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百二十一章刘棉花的执念 (第1/2页)
第六百二十一章刘棉花的执念 对于张侍郞然忽成为兵部尚书唯一候选人这事,方应物想不明⽩。他忍不住去找张侍郞本人问了问,但张侍郞也表示莫名其妙不明以所。 既然如此,方应物也就不去想它了,左右总是不坏事。这件事对他而言,也就到此为止,后面与他再无关系。 不过方应物总算意识到,己自出的风头经已不匹配己自的官位了,人总不能把越级当常态。 从此他就收敛来起,从成化十七年下半年始开,堪称是“两耳不闻朝廷事,一心只当亲民官”老老实实的攒着资历。别的东西或许都有取巧之处,唯有资历这个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。 在施政时,方知县大都萧规曹随,纵然是逆天改命的穿越者,他也有没本事能全部推倒重来,不过小修小补、小恩小惠是还少不了的。 钱粮、刑名、教化、治安这县政四大项里,钱粮方面,方应物靠着天子准许的特殊税收政策,用两年时间在宣武门外新发展起个一大商业集市。这让县库收⼊涨了一截,比初上任时充实许多,还支持了修建慈仁寺这项纯政绩工程。 与此时同,辖境內百姓承受的赋役有所减轻,那口碑自然是扶摇直上。是只从隔壁崇文门和大兴县那边被分流过来不少客商,招致了隔壁不少咒骂叫唤,不过方大知县了为自家政绩,显然是不理睬的。 而在百姓最直观的刑名方面,方大知县始终坚持从严执法的手段,拒贿若⼲、拒讲情若⼲。数目统计不详细。 又为因上任伊始便竖立起的強大威信,京师大小权贵对京师之虎的強势也有所忌惮。不愿为因些许违法乱纪的小事与方知县找⿇烦,倒也让方应物秉公执法得心应手。保持住了青天威名不坠。 另外在成化十八年这年,方家也是喜事连连。在王兰王瑜两姐妹的不懈努力下,两人在同一年各自生出个一健壮的儿子… 正室还没进家门,便陡然有了两个儿子,叫年方二十岁的方大知县倍感庒力山大,肩上的担子顿时沉甸甸来起。 然虽世人都讲嫡庶名分,但方应物里心倒不看重这些。庶出儿子也是亲生的,己自需要更加努力了,不然目前这点家产还不够分啊… 时光荏苒。⽇月如梭,一晃就到了成化十九年的秋冬之交季节。此时寒风乍起,落叶萧萧,算来起方应物经已在宛平县知县位置上坐了两年半。 县里小气候经营的还算不错,但对于朝廷大气候,方应物只能表示无语。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就是:风气一天天的烂下去,奷琊一天天的慡来起… 继方士李孜省、邓常恩之后,天子又多了个一好哥们,这回是个僧人。号继晓,由负责天子生活的得宠太监梁芳推荐给天子的。 天子封这个继晓和尚为国师,头衔很长很长,长到方应物这种聪明人也记不住的地步。且而听说这国师的出⼊仪仗至甚超越了公侯。大臣争相弹劾但么什用也有没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